第三章 茅津渡口-《翦商传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那船家一怔,面露难色道:“公子,今天晚上可走不了啊。这晚上什么也看不见,没有人敢在夜间行船的。”

    “胡说!我刚刚才见到芮侯乘船出港,他们敢走,你们怎么就不敢?”

    “公子你有所不知。芮侯大人所乘的是他自家的船,那些船夫都是手下家将,他们当然不敢违命了。”

    虞阏不耐烦地说道:“你告诉村里的船家,我愿出双倍的船费,重赏之下必有勇夫,我就不信整个茅邑都找不出几个胆大之人。”

    那船家见虞阏瞧不起人,心下也有些忿然,只是又不敢公然和他顶撞,只得说道:“不瞒公子说,小人自幼在水边长大,即使下河泡个半日也淹不死我。小人其实是担心公子的安危,公子若是有芮侯那样好的水性,小人自己倒是没什么好害怕的。”

    虞阏听了不免好奇,问道:“那芮侯的水性如何?你且说来听听。”

    “小人听芮城里的人说,那芮侯在水中来去自如,游得比鱼还快;他一个鲤鱼打挺,能从水中直接跳到船上。不过最令人叫绝的,是他的闭气功夫。据说他潜入水下,能一口气游到大河对岸,中间绝不露头换气。公子若有这等水性,小人方敢在夜间行船。”

    虞阏心想:这芮侯当真如此厉害?我自己虽然粗通水性,但是母亲和玥儿都不会游水,如果夜晚遇到什么意外,谁能救得了她们?

    想到这里,他只得对船家说道:“既然如此,你今晚先去给我把船找齐,明日一早全都在渡口等候。记住,如有半点差池,误了我的大事,本公子定不轻饶!”

    那船家不住点头哈腰,道:“唯,小人马上去办,公子尽管宽心。”

    虞阏骑上马,准备回去向父亲复命,快要走出村子时,正碰上周考和鬻熊,他们也询问了七、八户人家,都不愿在晚上开船。三人无奈只能先返回风泉口。

    在虞梦延的营帐内,虞阏将租赁船只的经过说了一遍。虞梦延和莘甲等人商议之后,决定今晚在风泉口宿营。这风泉口位于两山之间,到了后半夜时北风大起,在山谷中“呜呜”作响。周考所睡的营帐被大风吹得不住鼓动,吵得他难以入眠。一直到黎明时分风声渐息,周考睡了没多大一会,却又被周昌叫醒。

    周考迷迷糊糊地跟着队伍前往渡口,一直走到大河岸边时,被冷风一激才完全清醒过来。他昨日从这河岸经过时只想着找船,全没留意对岸的风景。此时抬眼望去,发现河对岸是一块平坦的开阔地,被远处的丘陵三面包围着。而在那些葱茏的丘陵后面,更为遥远的南方,似有许多高大的山峰在清晨的雾霭中若隐若现。

    周考催马来到周昌身旁,问道:“父亲大人,你看对岸似乎也是一个渡口,不知那边是属于哪一国的疆界?”

    周昌道:“河对岸就是崇国,这崇国幅员辽阔,其地域东起崇山、西至华山。换而言之,就是从风陵渡到孟津渡这一段,大河以南的全部土地都属于崇国。”

    可惜周考既不知道崇山在哪里,也不清楚华山在何处。本来周昌的计划是到风陵渡乘船,结果因为遇上犬戎人未能抵达;孟津这个地方周考已听说过好几次,但毕竟也从没到过。所以听完父亲的描述,他心中依然是一片模糊,想着:既然父亲说崇国很大,那么一定比我们周国大得多罢?父亲教的这些事,我只管牢牢记住便是。

    只听周昌接着说道:“说起来,这崇国和我们还有些沾亲带故。崇国的国君叫崇虎,他们崇氏自称是夏后启的后裔,和你舅父一样都是姒姓传人。”

    周考道:“可是为什么我们和崇国之间素无来往?我也从未听舅父大人提起和崇国有什么瓜葛?”

    “那是因为夏桀灭亡之后,崇氏一族将原本属于夏后氏的土地大都据为己有。从那之后,崇国人一直担心其他姒姓诸侯想瓜分这些土地,甚至于将其取而代之。所以崇国对待同姓的兄弟之国反而时时提防、处处忌惮,彼此间的关系更是日渐疏远了。”

    周考心道:想不到舅父大人的族人之间竟会兄弟反目同室操戈,幸好我们周国只是小国,反倒没有这种烦恼。

    这时周昌对他说道:“到了渡口了,你跟着火师大人,安排人马上船。”

    周考和鬻熊下马向栈道走去,正遇见虞梦延父子站在河岸边。周考上前向二人行礼,虞梦延问他:“周公子,你们的船找齐了吗?”周考答道:“多谢大人关心,我们的船已够用了,我正要去帮忙装船,请恕晚辈先行告退。”

    周考辞别二人后,虞阏对虞梦延说道:“父亲,我看这茅津渡冷冷清清,也没什么人,为什么会有许多船停泊在港湾中?我以前到风陵渡去的时候,也没有见过这样多的船。”

    虞梦延道:“现下正是年末之时,不是产盐的季节,所以这些船只能闲置在此。等到了春秋之交,咱们虞国的盐田收获时,天下盐商客似云来。到那时这茅津渡的船只来来往往,一刻也不得闲,那你就看不到这么多的船了。”

    虞阏道:“哦,我还道这茅津渡的人造了这么多船却又不用,岂非白白耗费木料。还有,在那茅邑村外修了一道长堤,离河岸还有将近一里地,不知道他们为何要在离河道这么远的地方修筑堤坝?”

    虞梦延笑道:“这也难怪你会不明白,因为你还从没见过大河发洪水的情形。那山洪来时,浪涛有如席天卷地一般,河水在一日之内能暴涨一两丈高。如果在这河岸边筑堤,堤坝的长度将大大增加,所耗费的土方、劳役也会多出几倍。而在靠近茅邑的地方,不需要修筑很长的土堤,一样也能保护村内房舍,这就叫做事半而功倍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