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32章 盛世悖论,科教兴国-《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天灾就不用多说了,承平日久了,天灾很容易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    但是皇帝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国策,更是将其定为了大明国力的根本、民族事业的根本来做的。

    有此国策,大明再续三百年国运就不再是嘴上说说的了。

    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,会提升亩产,从现在的两石提升到三石、五石、甚至更高,

    加上土地不允许买卖、摊丁入亩、官绅一体纳粮等政令之下,人地矛盾会得到的极大的缓解。

    技术的提升之下,大明会更加的繁荣,哪怕是这个国家无比的强大,一定会引起周边国家的觊觎,军队的实战是不可能缺少的。

    现在大明是军政分离,削减军费这种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,技术的提升,会有越来越多的强大火器出现,这就与矛盾形成了循环。

    至于说官僚体系、后继者能力不足这些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,选拔人才的机制是全新的,人才大量涌出,总会出现如张居正等这样的能臣干吏。

    后继者只要不自己作死,那就不可能出大乱子。

    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皇帝能继续在位三四十年的基础之上,能将现有的制度和科教兴国的策略彻底的实施下去。

    深度执行四十年后,已经与各行各业深度的绑定,牵一发而动全身,哪怕是后继之君想要改上一改,都几乎不可能。

    到那个时候,哪怕是后继之君能力平庸一些,只要他还想当皇帝,就不可能自己作死的。

    科教兴国的国策能不能完全走出盛世悖论的历史规律他不清楚,但他能肯定一定会缓解、延迟或改变衰落的模式。

    而且即便是改朝换代,华夏依旧能快速屹立在世界之巅,这就足够了。

    如果崇祯知道袁可立现在的想法,他一定会告诉他衰落是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生态的系统故障。

    科教兴国的道路只能是建立在现代政治制度、经济基础和公民社会之上的产物。

    所以他从登基之时便已经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或许现在还不完善,但他还有数十年的时间来调整。
    第(2/3)页